作者:优游国际ub8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5-02-13 14:14:02
位于市南区浙江路15号的圣弥厄尔教堂,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雄伟壮观的教堂连同教堂前的大广场,包括周边相邻的几条老街,如今已是知名的网红景区,每天都有许多的市民及外地游客在此参观游览拍照留念。
但除了一些老青岛人,估计很少有人会知道,就在二十多年前,这里的广场前,肥城路周边还曾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海鲜市场。
改革开放后,四方路市场重新焕发生机。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规模与范围越来越大,由四方路、黄岛路延伸至了博山路、德县路、平度路、肥城路等街道地段,分别✅经营粮油、禽蛋、肉食品、水产品、果 品、蔬菜、工业品、日用㊣杂品等。天主教堂前的肥城路海鲜市场,就是当时市场繁荣的一个真实写照。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教堂前的海鲜市场还是很有名气,很多市民会专门来此选购,照片中可以看到,市场上,鱼、虾、蟹、波螺等种类㊣㊣不少,新鲜度也不错。
天主教堂前的海鲜商贩,一位时尚女士正在选购。摊主把盛着各种海鲜的周转箱子或其他用具摆在路的两侧,吆喝着招揽顾客。地面上并排的是㊣刚下市的大螃蟹,还有新鲜的大㊣刀鱼,就这么一溜的摆在了肥城路的一侧。
不少市民经过讨价还价后挑选了中意的海鲜,或是提回家尝㊣✅个鲜,或是约上几个朋友在博山路、四方路上找家啤酒屋,打上一杯散啤,请店家把海鲜给㊣加工一下,坐下慢慢品㊣尝。
这处海鲜市场,还要从曾经的四方路市场说起,历史悠久的四方路市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是一处知名度很高的综合性市场。改革开放后,更是随着市场的重新开设扩张而再起辉煌,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也由四方路黄岛路的三角地带延伸至了博山路、肥城路等地段,位于青岛天主教堂前的肥城路海鲜市场,就是当时市场繁荣的一个真实写照。
肥城路在德占青岛时期名为不来㊣梅大街,是最初城市规划中欧人区的主要街道。日占时期曾叫马关町,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命名为肥城路至今。它的东端与著名的圣弥厄尔大教堂相接,西端则一路而下,与大沽路、天津路、北京路、济南路、泰安路交汇于曾经㊣的老天桥下著名的“六街口”。
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肥城路始终在青✅岛老城区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东西两端展现着不同风格的画面,火车站前、天桥下,聚集着形形的国人群体,可谓岛城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另一端则亦如这条老街最顶端世界著名音乐厅,风景如画下,是旧时洋人高高在上的殖民之耻,一条老街也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曲折历史与发展变迁。
中山路与肥城路西北角,肥城路17号,1905年由德国人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开发建设。如今,随着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这两栋保留较好的历史建筑,很快将会揭㊣开新的妆容。
相对于中山路西侧一段肥城路基本保留完好,其他路㊣段却失㊣去了很多历史城区的韵味。2003年,中山路东侧,肥城路南㊣边的那排老建筑永远消失了,原址上兴建了一座大型超市,脚下的老马牙石路也“以旧换新”了。如今再㊣从这个角度看这张照片,已是颇多㊣感慨。除了最经典的圣弥厄尔大教堂依旧壮观耸立,肥城路的旧貌已然是面目全非。
漫步肥✅城路老街,随便一栋老建筑都能说出一段历史。庄严的天主教堂下,隐匿着寻常小院的烟火日常。记录着岁月的流淌,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中✅山路与肥城路口,这里的游客行人总是不断。肥城㊣路望天主教堂,这个角度的照片确实存世不少,每次看,都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欧韵风情美感。未改造前,曾经的福利洋行旧址(拆除前的中华商场)㊣与海恩大楼旧址(拆除前的青岛食品商店),同圣弥爱尔大教堂互相衬托,更是昔日中山路上最美丽的一道城市风景。
二三十年前,德县路、博山路、肥城㊣路交㊣界,每日里摊贩✅密集、人头攒动。肥城路上的海鲜市场,随着中山路老街区的多次更新改造,曾经的记忆也是渐行渐远了。
由芸廷艺✅术空间、时空图景影像工作室策划,历时三年编辑整理,“我记得:芸廷当代纪实摄影收藏系列”首部出版物《他的城:1978—2024年青岛》上线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