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游国际ub8

Χ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世界上有名的教堂


世界上有名的教堂

作者:优游国际ub8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5-03-03 23:52:33

  塞维利亚与圣多明各的老城都位列《世界遗产名录》。这两座城共同记录着大航海的鼎盛时期,也各有一座见证那个时期故事的博物馆:

  一座更加官方也更加全面地记录了时代的脉搏,另一座却充满着对哥伦布家族的戏说色彩。不论是博物馆还是老城,因航海而繁荣的两座城都带给后人享用不尽的遗产与文化沉淀,也许还有反思与缅怀。

  一个远航的念头将两座远㊣隔汪洋的城市相连,它们一个作为商船的起点,一个作为终点,船队在连接双城的海洋财富线上循回往复,哥伦布和他的后继者从此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财富传奇,同时,他们也为两座城市留下了珍贵的遗产,供今人回味那波澜壮阔又血雨腥风的时代。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是历史上最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成就和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哥伦布在1492年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歪打正着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尽管他最初误以为到达了印度)。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开启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交流,标志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始。

  从历史的角度看,他的航行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但其带来的后果也充满了争议和悲剧。他的航行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文化和人口流动,为后来的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哥伦布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并激发了后续探险家(如麦哲伦、达·伽马等)的航海热情,进一步扩展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哥伦布的发现为西班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推动了西班牙成为16世纪的超级大国。同时,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积极✅参与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布:在欧✅美国家,哥伦布长期以来被视为探险精神和勇✅气的象征。许多国家(如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将哥伦布日(Columbus Day)作为节日来纪念他的成就。哥伦布的航行开启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统治,导致原住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他的殖民政策包✅括强与迫劳和动、奴与役和掠夺资源,导致大量原住民✅㊣死亡。哥伦布的航行也开启了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数百万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造成了深远的历史创伤。随着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反思,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重新评价哥伦布,甚至将哥伦布日改为“原著民日”(Indigenous Peoples Day),以纪念原住民的文化和抵抗精神。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该地区最大的城市。它位于西班牙南部,瓜达尔基维尔河畔,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是西班牙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塞维利亚大教堂(Catedral de Sevilla)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内有哥伦布的陵墓。教堂的吉拉尔达塔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原为寺的宣礼塔。

  四位高大的武士抬着哥伦布的灵柩缓慢行进着,将他送往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墓室。这四个举棺之人正是名震欧洲的君主——里昂、纳瓦拉、阿拉贡和卡斯蒂里亚国王,而后两位正是赞助哥伦布航海的君主——斐迪南二世与伊莎贝拉女王。

  也许西班牙人都愿意相信哥伦布的遗骨就在塞维利亚,且DNA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远在南美洲的㊣多米尼加人却相信:其首都圣多明各大教堂内存放着的才是哥伦布遗骸,而力挺这一观点的是教皇。塞维利亚和圣多明各的纽带并不是从安葬哥伦布才开始的,早在哥伦布航海发现南美洲时,这两个远隔重洋的地方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哥伦布为了这次远航已经准备了10年的时间,他相信在大海的另一边就是亚洲,也就是丝绸之路上那些丝绸香料的来源地。他试图寻找欧洲国家的资助来完成这个航程,但是葡萄牙、英国和法国都对这个疯子没有兴趣,最终,他说服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女王伊莎贝拉赞助了这场冒险。

  经过大西洋惊涛的折磨,他终于找到了他认为的新大陆——西班牙岛,他们登上西班牙岛的时候,正好是一个周日,在西班牙㊣语中,周日就是多米尼加,这成了这个国家后来的名字。不久之后,西班牙人建立圣多明各城,并将其作为在㊣美洲的第一个移民点,并从这里开始对整个美洲大陆进行征服,而哥伦布以“总督”的名义在圣多明各建立府邸,他的家族与后代在这里定居与繁㊣衍。而大洋彼岸的塞维利亚更像是哥伦布的“外汇转换地”,每当他从美洲归✅来,都会带着从另一个大陆掠夺的黄金白银从塞维利亚入港,这座城市因此迎来了繁华和崛起。

  很多人并不相信哥伦布真正下葬在塞维利亚大教堂(Catedral de S✅evillay),但西班牙人却始终对此坚信不疑。它的灵柩在教堂里最㊣好的位置,就在进门的地方,此墓由西班牙建㊣筑和雕塑家Arturo Mélida(1849-1902)设计,并在灵柩上刻下“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功不可没”的字样。1892年,欧洲进㊣行了一场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豪华庆祝活动,这次,西班牙很下本,用350公斤的白银为塞维利亚大教堂那个疑似哥伦布的灵柩加持。

  哥伦布于1506年在西班牙的巴利亚多利德去世,最初被埋葬在当地的一座修道院。根据他的遗愿,他的遗体后来被转移到塞维利亚的拉斯奎瓦斯修道院(La Cartuja)。1537年,他的遗体和儿子的遗体㊣被一起转移到圣多明各(现✅多米尼加国)的大教堂。

  1795年,西班㊣牙将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控制权移交给㊣法国,哥伦布的遗体被转移到古巴的哈瓦那。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失去古巴后,遗体又被运回西班牙,最终安葬在塞维利亚大教堂。黄剑博发现,哥伦布儿子的灵柩现存于西班牙塞维利亚主教座堂主堂内,而哥伦布本人的遗骨则保存在多米尼加哥伦布灯塔内。 1992年,多米尼加共和国对遗骸进行了DNA㊣检测,结果显示遗骸可能属于哥伦布;

  进入教堂后,你会感受到内部的华丽气场。在中世纪,普通百姓远道而来,看到这个教堂,就如同见到了天国的入口。整个教堂的内部分割由中殿和边上的小礼拜堂构成,在一个巨大空间下,分割成不同的礼拜堂有助于不同功能的发挥,就像是不㊣同㊣的名人房间一样。走到教堂内部,你才会看到这个教堂有多巨大。

  天顶高耸,彩色玻璃在阳光下将教堂的局部渲染得五彩斑斓。于中庭举目仰视,到处都是雕像,巨大的挑高使整个教堂的穹顶显得无比高深,这是外部无法看到的。祭坛《基督的一生》有36个场景。1504年,比得丹卡特开始制作这个伟大的祭坛,他一生都在这里默默雕刻他的作品。后来将近一个世纪才完成,细节多到无法识别,而这座祭坛上华丽的黄金装饰㊣正是来自西班牙从南美劫掠的2.4吨黄金。

  瓜达尔基维尔河(Guadal㊣quivir)连接着入海口,船队的财富源源不断地从这条水路流入塞维利亚,流入西班牙乃至欧洲。站在河口就可以看到黄金塔在夕阳下的身影。这座塔修建于1220年,是穆瓦希德㊣王朝的产物,如果你走近它,就可以看到其蕴含的阿拉伯风格,这种等边砖塔每个方向都代表一个方位。最初,这座塔的塔身涂上了金粉,曾经有一条铁链可以拉起进㊣而封锁河道,在夕阳的照耀下,你可以看到它就像一个神话一样。瓜达尔基维尔河是西班牙✅的重要河流,它为塞维利亚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入海口。

  自哥伦布开启去往美洲的大航海以后,加勒比船队和马㊣尼拉船队不断地将从南美掠夺的金银、宝石和从亚洲掠夺的丝绸、香料从这条河运往欧洲,而西班牙皇室可以从中获得5%的抽成。每次船队归来,都会从这条河进入㊣塞维利亚,因此塞维利亚也成为当时西班牙最重要的港口和政治文化中心。船队的“过路费”为西班牙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基督教宗教建筑,两个世㊣纪以后,西班牙从一个贫穷游荡的小国转身成为一个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也造就了其强大的海军舰队用以为商船保驾护航。这些财富和军力支持了西班牙在16-17世纪和奥斯曼帝国以及欧洲其它国家进行长久的军事㊣抗✅争。

  塞维利亚是财富河道上的盘剥者:西印度群岛档案馆位于塞维利亚,其建筑前身是于1599年建立的贸易中心,而今天,人们若想如看电影一样回顾大航海时代㊣的波澜壮阔,一定要造访这里。电影《1942征服天堂》的创作初期,也在这个档案馆中找到了大量关于哥伦布的历史真实面目。这座三层楼的建筑里保存着累计900公里长的档案架子和㊣80亿页的殖民时代档案,珍贵的历史资料、档案以多种媒介存留,从书籍、手稿到图表、账本,数百万份的文件记载了大航海时代的众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例如在什么位置有西班牙的财㊣宝船沉没,哪个地区有人试图造反,商业伙伴之间有什么勾心斗角等。

  西㊣班牙人发现美洲大陆后,他们于1503年开始在塞维利亚设置贸易中心,专司新大陆贸易,这使该城在两个世纪内获得了商业中心的地位,从南美获得的金银在这里进行货币铸造,而前往南美的货轮也在这里起航。所有的商业✅往来和船只档案,以及殖民地的重大事宜都被严谨地记录下来。16世纪,这里已经成为西班牙最富有和人口最多的城市。文化也在这段时期获得了发展,西班牙重要的画家、作家和雕塑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伟大的作品。

  西班牙人的商业细胞其实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商人多,但是摩尔人或是说塞维利亚人更懂得怎样通过交易方式来获得利润,而不是仅仅靠武器。如果你想看到从征服者到大航海时代的丰富故事,在这座档案馆里都会✅找到,包括塞万提斯的求职简历、亚历山大六世✅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划分世界的宗教诏书、哥伦✅布的日记、美洲殖民地图和城市规划。对历史有兴趣的人,在这里可以像观察琥珀一样去洞见那个时代的各种端倪。

  塞维利亚是一座因水而兴又因水而灵的城市。公元前7世纪就有居民在该地✅生✅息。公元前43年建成塞城。先后被罗马人、西哥特人占领。公元712年被阿拉伯人侵入。公元11世纪,摩尔人的一个部落在此建立独立王国,现存大部分古代建筑系该时期遗物.1248年,卡斯蒂亚国王费尔南多三世在“光复战争”中夺取该城,赶走摩尔人,设为都城,从此塞城逐渐繁荣起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这里曾设有“印度群岛(即美洲)交易之家”,

  垄断着西班牙海外贸易,这是塞城的鼎盛时期。“交易之家”于1717年迁✅至加地斯后,18世纪以来塞城曾一度衰落。19世纪末,在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它再次✅出现生机。1928年,瓜达尔基维尔河经过疏整,塞维利亚市又恢复海外贸易。1992年在塞城曾举办过国际博览会。它是西班牙南部经济、贸易、旅游和文化重㊣镇,该市有汽车、机械等工业,塞维利亚大学也在这里。

  塞维利亚以其丰富的历史、独特的建筑和热情的文化氛围,成为西班牙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无论是历史爱好者、文化探索者,还是美食爱好者,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圣多明各建在奥萨马河(Ozama)的入海口处,街道呈棋盘式排布。漫步在老城中,极古老的殖民时期建筑,和新建的现代建筑混杂在一起,整体城市风貌和很多拉美名城相比并不太和谐,也缺乏艳丽的色彩。但作为新大陆第一城,很多不起眼的建筑,甚至是荒废的遗址,都是有好几㊣百年历史的美洲首作,不了解的话就很容易错过。圣多明各拥有美洲建筑史上的✅多项第一,是讨论美洲殖民时期建筑不可不提的起点之城。

  鸽群飞舞的老城主广场上,伫立着哥伦比的雕像。广场旁的圣多明各主教座堂(Basílica Menor de Santa María de la Encarnación,肉身成道圣玛利亚圣殿都主教座堂),是美洲的第一座主教座堂,圣多明各总主教也被尊称为“美洲主教长”。这座教堂始建于1504年,于1550年竣工,是美洲罕见的真正哥特时期的建筑杰作,

  美洲其后的建筑风格很快就被巴洛克主导。教堂的正立面由金黄色的珊瑚石建成,为晚期哥特式的银匠风格(Plateresque),充满细致的雕刻和纹章装饰(medallion)。教堂中殿㊣长54米,上覆典型的哥特式肋架拱顶。哥伦布逝世后曾经被安葬在这里,直到1795年被转移到哈瓦那主教座堂,1898年再被转移到塞维利亚主教座堂至今。在主教座堂的长凳上稍坐片刻,哥特式建筑高耸的拱顶,带来强烈的崇高感。但在这片祥和安宁㊣之外,却是随之而来美洲殖民史长达数百年的腥风血雨。

  据说㊣1537年,哥伦布儿子迭戈的遗孀玛丽亚将迭戈和哥伦布的遗体安葬在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大教堂(Santo Domingo Cathedral),而这座教堂也正是整个老城的核心。老教堂的背后是哥伦布公园(Parque Colón ),用青铜制成的哥伦布雕像手指前方的新世界,手上和肩膀上落满了鸽子,而雕像下面那个据说是当地女王的雕像,脸上被含盐分的雨水侵蚀后,看上去总像是在流泪。

  这座教堂的重建奠基仪式也是由哥伦布的儿子迭戈和妻子共同组织的,它汇聚了不同风格的建筑样式,从哥特末㊣期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到圆顶的拜占庭㊣式等。教堂由当地的✅石灰岩、砖块和生硝搭建而成。教堂主祭坛的历史可追溯至1684年,它采用古老的桃花心木修建而成,是一件具有巴洛克风格的艺术作品。在教堂的西面也就是正面,还可以看到早期的雕像已经严重风化。在阳光和海风的侵蚀下,那些圣像已经面目✅不清,但是还可以看到早期宗教崇拜中的那些奇特形象。

  围㊣绕着商道所㊣展开的财富争夺要么刀兵混战、要么是利益交换。当年,船队满载着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宝,从加勒比起航,面对的最大危险并不是海上风暴,而是要在加勒比海打败多如牛毛的海盗,突出重围,才有可能踏上满载而归的返乡之路。大洋的另✅一头,占据着入海口的塞利维亚港,为西班牙王室赚取着过路商队的抽成,控制着财富的流动与贸易的垄断。两条商道一个是财富的出口,另一个是入✅口,曾经被贪婪和争夺的枷锁禁锢,如今,财富散尽,留给后人㊣的是反思与缅怀的过往。

  财富永远是一种危险的诱惑,在整个大航海时代,伴随财富㊣的总是欺骗、杀戮㊣和阴谋。作一名海盗,在大航海时代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那时连大英帝国都✅和海盗一起来分享西班牙帝国的海上财富。西班牙帝国的船队满载着熔铸后㊣的金银,就像是一个行驶在茫茫大海上的流动金库,而在加勒㊣比海的运㊣输线上,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它们。多米尼加正是这条财宝运输线的一个重要通道,英、法等国政府开始私自招募海盗进行抢劫,海盗在加勒比地区汇聚,渐渐地,他们如寄生虫一样多如牛毛,甚至有了自己的港口、贸易中心和行会,这种海盗文化也给这个平静的热带海岛带来了彪悍气质。

  圣多明各的哥伦布宫曾经是哥伦布家族的居所和总督府,如今也是财富散尽,人去楼空。哥伦布宫✅窗外的大炮指向通往入海口的奥匝玛河,曾经,海盗们常会突袭圣多明各的集市和仓库,而哥伦布宫更像一座城堡,时刻提防着加勒比海盗的劫掠,沿河道的一段坚厚城墙上摆满了火炮。

  那时,每当夜晚城门关闭,广场会点亮油灯,总督会派兵巡逻,远没有今天可以坐下喝酒的悠闲。据说,当哥伦布宫建成后,哥伦布始终没有机会住在这里,因为那时的他已经官司缠身,并被西班牙王室禁止回到这里。真正住在此地的是他的儿㊣子迭戈与其后代。作为西班牙总督,迭戈将自己的一生都留在了圣多明各,因此,迭戈也成了圣多明各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任总督。

  2025年黄剑博参观哥伦布宫时,它正被封闭维修,谢绝参观。哥伦布宫㊣是一座二层楼建筑,这座建筑在空旷的广场上显得缺少支撑,这座孤零零的楼在今天看来并不起眼,但是在500年前的那个荒岛上,它可是这个国家除了大教堂之外最重要的地方了。它既是一个居所,也是一个军事设施,这里凝固了哥伦布家族在这里的历史,里面很多家具和使用器皿都是哥伦布时代的文物。这个作为宫殿的地方,与亚洲和欧洲的王宫相比实在是太朴素了。在二楼的阳台上可以看到河边入海口的位置,因为一场急雨,大量的黄泥和植物残枝沿河而下。船舶上的工人们在清理河道,不远处的三座桥梁连着旧城区和圣多明各的城外,

  城墙的存在也证明了这里曾是一个受到军事保护的地区,而今天也依旧是这样。哥伦布宫的门前景观杂乱,但是下面㊣的炮台还是清楚地表明这座建筑的军事用途。门口的导游会不停地为你讲述关于哥伦布的故事,在当地的语言中,这是一座博物馆,而不是宫殿,门前的广场连接着老城最重要的一些建筑。拉斯达马斯大街(Calle Las Damas)曾是殖民时期最繁华的大街,相传迭戈的妻子(哥伦布的儿媳)是一位时尚人士,每天都会组织一群精心打扮的贵族美女沿着这条并不宽阔的时尚大街散步,展示他们的手工和服饰,一直走到今天的国家万圣殿前,在这里祭奠国家英雄们。而国家万圣殿的前身也是✅一座大教堂,傍晚时分,教堂✅的花窗会将一㊣个十字架的光影投射在石板地面上,再次证明这里依旧是沐浴在上帝㊣之光下[1]。

  漫步在圣多明各的石板路上,虽然是一月的冬季,加勒比强烈的阳光仍让整座老城都热气腾腾。海风吹拂下,盛开的九重葛在古老的城墙上摇曳。从老城主广场向北走,建于1540年的铸币屋(Casa de la Moneda),是圣多明各的另一银匠风格建筑代表。铸币屋的大门由五块典型银匠风格的圆纹章装饰环绕,因此也被称为五纹章宅(Casa de los Cinco Medallones),圆章中的人像可能为不同年龄的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1500-1558)。

  多国有一座中美洲的最高峰杜阿特峰,以及加勒比海地区最大的湖✅恩里基约湖(Enriquillo);

  多米尼加原是印第安人居住地,149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496年西班牙人在岛上建立圣多明各城,成为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第一个永久性居民点。

  圣多明各老城,这座坐落在奥萨马河入海口处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可以欣赏到殖民时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交融,感受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尽管其城市风貌与许多拉美名城相比,显得㊣并不那么和谐,色彩也并不那✅么艳丽,但每一块石头、每一面墙,甚至每一个荒废的角落,都可能蕴藏着百年的美洲变迁故事。这里还保留着哥伦布之子迭戈·哥伦布的官邸哥伦布宫,这是哥伦㊣布家族在美洲唯一的已知住所,见证㊣了新大陆的诞生与变迁。

  圣多明各不仅见证了㊣哥伦布开启的新大陆殖民史,更承载了美洲建筑史上的众多第一。漫步在老城的街道,你会被那些古老的建筑深深吸引。鸽群飞舞的老城主广场上,哥伦布的雕像屹立其中,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历史。

  从铸币屋向东走一个街区,是美洲最古老的欧式石制房屋,绳宅得名于大门上方的绳状装饰。绳宅建于1503年,二楼窗户环绕有穆德哈尔式的窗沿。绳和绳结的装饰与方济各会有关,常见于15世纪末的西班牙建筑,如萨莫拉(Zamora)的绳宫(Palacio del Cordón)和布尔戈斯(Burgos)的绳宅(Casa del Cordón)。本文记录了黄剑博在圣多明戈的探索之旅,每一步都充满了历史与文化的气息。

  铸币屋向西走一个街区,则是美洲最古老的修道院建筑,圣方济各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 Francisco)。修道院建于1508-60年,入口大门上方也能看到方济各绳装饰,绳上有三个绳结,代表圣方济各在创建方济各会时发的三个誓言:顺从、贞洁和✅清贫。修道院在18世纪的一场飓风后化为废墟,目前仍能看到当时的大门,和已经倒塌的拱顶遗迹,修道院的遗址静静地伫立在老城的一隅。整座老城仿佛是一座建筑的博物馆世界上有名的教堂,尽管许多建筑已化为废墟,但它们依然能让游客感受到哥伦布开启的新大陆殖民史的厚重与沧桑。在殖民初期,圣多明各作为西班牙通向新大陆的门户,见证了无数船队从这里驶向美洲各地,也见证了新大陆的繁荣与变迁。

  黄剑博参观了美洲最古老的修道院㊣建筑,圣方济各修道院(1508-60),欣赏了修道院门上的圣方济各绳装饰,从修道院向南走一个街区,闹市中出现一片刻意留出的废墟,这里原来是美洲最古老的医院,始建于1503年的圣尼各老医院遗址(Hospital San㊣ Nicolás de Bari)。医院只剩下厚重的墙体和拱门,目前成为了鸽群的庇护所。再向南走几个街区,美洲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天主教建筑,建于1510-32年的多明我会教堂和修道院(Iglesia y Convento de los Dominicos),就伫立在老城西南一隅。这里也曾是美㊣洲第一所大学,建于1538年的圣托马斯阿奎那大学(Universidad Santo Tomás de Aquino)的中心。教堂和修道院的立面经过多次重修,已具有浓厚的巴洛克元素。

  整座圣多明各老城俨然是一座美洲建筑的博物馆,即便很多建筑都已经化为一片废墟,但它们仍顽㊣强地保留到了现在,让游人得以瞻仰哥伦布开启的新大陆殖民的起点。在殖民时期初期,圣多明各是西班牙通向新大陆的门户。西班牙的船队从这里浩浩荡荡地航向美洲各处,继续他们的开拓之旅。美洲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3]。

  圣方济各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 Francisco)是美洲最古老的修道院建筑之一,位于多米尼加共和国的首都圣多明各(Santo Domingo)的殖民区(Zona Colonial)。这座修道院不仅是宗教建筑的重要代表,也是美洲殖民时期历史的见证。圣方济各修道院始建于1508年,由西班牙殖㊣民者建造,是美洲最早的修道院之一。

  修道院最初是为了服务方济各会(Franciscan Order)的传教士,他们是最早来到新大陆的宗教团体之一,致力于传播天主教信仰。修道院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包括地震和海盗袭击。尽管部分建筑已经损毁,但遗址仍然保㊣存完好,成为重要的历史遗迹。修道院的建筑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反映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特点。修道院包括教堂、回廊、庭院和修士的生活区。其拱门、石雕和庭院设计展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和宗教艺术。

  圣方济㊣各修道院是天主教在美洲传播的重要起点。方济各会㊣的修士们通过这座修道院,将天主教信仰带到了新大陆,并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美洲最早的修道院之一,它见证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宗教、社会和文化活动,是研究美洲殖民历史的重要遗址。

  圣方济各修道院所在的圣多明各殖民区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修道院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修道院的部分建筑已经损毁,但遗址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修复,游客暂时无法参观其残存的拱门、墙壁和庭院。修道院位于圣多明各殖民区的中心,附近还有其他著名景点,如圣多明各大教堂、阿尔卡萨尔·德·科隆和奥萨马堡垒。

上一篇:中国文化建筑图片
下一篇:中国最大的寺庙